Carbon/Graphite ???
現在釣竿的材料標示, 除了Fiberglass (玻璃纖維) 外多數是標"Carbon"(碳纖) 及"Graphite" (硼碳纖維),Carbon 是亞洲日本技術生產的材料依其強度(Tension)標示T20, T30, T40....即所謂的噸數,數字越高, 張力越強相對感度(Sensitive)越直接.好像沒有產品有標示材料噸數,Carbon%數好像沒意義. "Graphite" 美歐國家使用技術生產材料, 強度標示IM6, IM7, IM8.....好像沒有一定標準! 各家標示與數據不盡相同, 數字愈大單價愈高! 參考參考就好. 反正釣魚人無法DIY只能順著工廠擺佈.
Standard Graphite - 33 Million Modulus
IM=Intermediate Modulus
HM= High Modulus
Graphite IM6 = 40 Million Modulus
Graphite IM7 = 42 Million Modulus
Graphite IM8 = 45 Million Modulus
** Grade of Magnamite, a graphite product of Hercules Inc.**
材料頓數/模數高, 製成素材好處各廠目錄均有詳細介紹. 缺點鮮有提及, 價格昂貴外, 材料本身"生硬易脆" 使用反而更需小心不要與硬物/地板撞擊代價很高的. 時代進步釣魚人要求更專業, 釣竿竿材不會使用單一材料. 複合其它材質如玻璃纖維,金屬細絲/網等. 竿胚好壞決定在於製造工廠的設計,選料,製程&品管. 高"T"數不等同好釣竿. 高明的設計與製作也可讓普通強度材料有亮眼演出!
Shimano AKARB UD-Glass 玻璃纖維竿
玻璃纖維竿不等同廉價竿或爛肚竿 - AKARB 標示材質使用"Fiberglass"多過"Carbon", 富士鈦框SIC珠,金屬冷鍛捲座"CFRS"..整體質感與釣性不會比高檔碳纖竿差. 相對價位也沒便宜! 竿身錐度大與同規格碳纖竿比,腰身直徑多了30%,硬度相當. 但是玻纖竿特有的"柔勁"也就是黏魚特性與高噸數碳纖竿手感明顯不同!
一般黑鱸竿(BOSS ROD)調性常會標示 Fast, Regulate, Slow, 或是High,MH,Middle,ML,Low,UL.....除標示-硬至軟-差別外, 前面的標示方式較貼切. "Fast"-快速調-代表硬竿竿身"回復力"快, 感度直接,剛性強,竿身如果細身又輕量,一定是使用高碳材質製成. 比較好?未必! 有力量和後勁之戰鬥魚種可以輕易折斷它. 因此Solw"慢速調" 代表竿子"反撥力"慢些, 更有韌性,對付大魚好用.
30年前釣竿由單一桂竹竿, 變 2~3節並繼桂竹竿,行情好的使用15尺/18尺 10~12節並繼唐竹竿(類似和竿),玻纖延竿 已是高檔貨, 不久又出更高檔碳纖竿取代,也不過10來年發展,回想當年"天然+工藝" 裝備與現今市售品"科技+工業" 玩弄材料, 實在差太多. 魚類的進化好像沒有跟上! 反而是人類體能嚴重退化-釣竿製做既輕又強韌,尤不滿足還在計較那1克5克竿身重量. 工廠的迎合製造了很多堪用不實用素材流通市面.沒有"定位"的素材實在不好使用, "裝飾"倒無所謂.
淡水擬餌竿 - 一般對象魚體都不大,少數外來魚種例外. 竿子需求相同. 拋投面對障礙區裡的魚,強力引拔拉出到安全水域博魚. 強壯的腰身一定要的. im7, im8 即弣和需求既輕又挺硬度高. im6 或Graphite其實就很好用價位也不致太離譜. 長度6~8尺竿身真的很難有明顯差異. 常見規格7-21g (1/4~1/2oz) 在北寶島使用還感覺"硬"沒什對手可玩!
鐵板竿 - 對象十斤內紅甘等鯖科魚類, 其實竿材要求低, 只要竿身"肉夠厚"強度一定沒問題. 一味計較重量,要求細身. 只有多付錢就可達到, 至於相對強度還是得靠運氣,遇到瑕疵還是照斷. 正常使用要釣斷還真難!附載彎曲的弧度越圓相對竿材應屬低碳纖布或低噸數製品. DIY這種竿子最容易滿足, 有成就感. 管它使用什材質!
左邊是 Daiwa Saltiga Deep 55B 握柄裁去21cm 的裸竿 外徑11.8mm. 官方數據對付20KG外洋巨物... 右邊是JMˊ60T竿柄裁去10cm位置厚度比較. 釣力3kg, 用力操竿會斷的....,晃餌力道要"樽節"
留言列表